金屬行業是激光加工最重要的應用市場之一,中國鈑金市場的競爭將轉為高品質、高技術含量產品的競爭。因此,鈑金加工行業為了順應國際市場的發展潮流,加工技術的轉型勢在必得。當前,包括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標、激光熔覆、激光增材制造等激光加工技術和工藝將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金屬制品和材料的加工中。
近年來,激光切割以其高效,高能量密度、非接觸式加工和柔性等特點,以及在精度、速度和效率等方面的優勢,成為鈑金切割行業的理想解決方案。據悉,激光切割機市場2016 -2020年間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將達到8.91 %。激光切割設備在金屬加工中的份額始終占據鰲頭:無論是精準切割熱成形片,抑或是打造車體和管材等具有復雜設計和維度的異型部件。如今,傳統的切割機正被光束品質優異及自動化程度高的激光切割設備日益取代。
此外,得益于國內光纖激光器、控制系統、加工頭以及激光切割機整機集成在技術和成本領域的進步,2016年,應用于薄板加工市場的激光切割機數量基本已經翻了一番。這些進展也加快了原本以沖床、剪板機為主體的傳統生產工藝向激光加工的轉換。
另據一份報告顯示,2016 年,全球高功率激光加工市場的收入占據所有工業激光器營收總額的47% 以上。金屬切削是高功率激光加工收入的增長驅動因素,特別是鈑金切割,2016年共售出超過7,000套相關的激光系統和激光器,占總收入的76%以上。其中,大量應用于鈑金切割的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的增長非常明顯,其銷量增幅與CO2 產品相比高出30%,繼續占主導地位。
同時,高功率和高亮度的直接半導體激光器正獲得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例如,Mazak在2016年研發出一款革新激光切割理念的4kW激光切割機OPTIPLEX 3015 DDL。這款設備使用新一代激光發生器,將直接半導體激光技術(DDL)應用于鈑金切割上。無論在薄板或中厚板切割中,DDL均彰顯出顯著的優勢。
該產品是利用激光剝切導線是激光在材料加工中的一項新的應用。傳統導線剝皮工序都是專用剝線鉗或刀子等來實現。但機械式剝皮因鉗口接觸導線,故會對金屬線芯產生一定的擠壓及切削力,導致金屬線芯的損傷。如果鉗口不予金屬線接觸,則絕緣皮不能剝切干凈。對于由多層人造絲編織物組成的絕緣皮導線,機械式剝皮就更難滿足要求。電熱式剝皮器(電刀),雖然不會傷害金屬線芯,但由于其剝皮的效率低、質量差、使用不便。由于激光具有能量集中、光束質量好、效率高、非接觸、成品率高等諸多獨特的優點,故可以利用激光來剝切導線絕緣皮和多層導線中的屏蔽層,它特別適合于剝切強度和熔點都比一般絕緣皮高的聚四氟乙烯、聚酰酸等合成有機物絕緣皮以及各種金屬絲編制的屏蔽層。
近年來,伴隨“中國制造2025”及“增材制造推進計劃”的出臺和實施,增材制造無疑是熱門詞兒。而激光增材制造技術也在多個行業破繭而出。例如2016年,訂做不銹鋼,國內外的激光增材制造領域迎來了多項突破性成果,尤其是在金屬加工領域。
浙工大的姚建華教授帶領其團隊開發了一種 “超音速冷噴涂+激光技術”的新型3D打印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攻破現有金屬零部件增材制造的技術瓶頸,為實現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高效、優質、低成本及智能化增材制造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
從國外市場看,德國EOS的“EOS共享模塊”概念性產品,將直接金屬激光燒結(DMLS)技術融入工業生產,可確保數臺金屬3D打印系統實現同步高效的運行。而葡萄牙機床制造商Adira則推出了全球首款大型平鋪激光熔融金屬3D打印機——將粉末床熔融、直接金屬沉積3D打印,以及金屬板材激光切割技術融合在一臺機器上,為眾多新應用開辟了疆土。
另外,通快在2016年開發出一款基于激光金屬熔化增材制造技術的3D打印系統TruPrint 1000。其備能夠滿足客戶的各種定制需求,為其個性化生產提供最低成本、最高質量且幾何形狀更加復雜、精致的輕便型產品。
華南作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制造中心和輕工業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向來都是激光、光電行業密切關注的焦點。9月18-20日將于廣州琶洲﹒保利世貿博覽館揭幕的“2017華南激光展”著眼于華南激光加工應用市場,旨在為廣大華南地區的激光加工潛在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及行業解決方案。
如今,中國激光產業已處于高速增長期,2017年全國工業激光產業產值有望突破600億元,至2020年可達1000億元。其中,擁有規模產值以上激光企業超過250家的廣東省將繼續領跑,預計2020年廣東省激光產業產值超過4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鏈附加值超過5000億元。因此,華南地區將繼續成為激光技術重要的應用市場之一。
激光技術應用行業廣泛,尤其在金屬行業, 在“柔性制造”方式被大力推廣的今天,鈑金加工零部件產業正由大批量生產向靈活的小批量、多樣化的生產方式過度,激光技術能夠迅速適應多種材料、多種形狀和尺寸,特別適用于柔性加工,將在這一變革中發揮核心作用。